中醫順時調養
24節氣
養生口袋日曆
春養肝、夏護心、秋潤肺、冬顧腎,
四季養生該怎麼做?
春養肝、夏護心、秋潤肺、冬顧腎,
四季養生該怎麼做?
跟著節氣養生調養身心前,先從確認自己屬於哪一種體質開始。
春季是寒氣漸消、萬物開始生長、陽氣萌發的季節,人體機能也活躍了起來,在春天就要開始培養陽氣,增強抵抗力。
適量攝取溫補陽氣的食物,酸味食物不利肝氣順應春季向上、向外發散
日夜溫差大、乍暖還寒,所以冬衣還不要收起來,出門也要注意保暖
中醫認為「怒傷肝」,春季保肝,要盡量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動怒生氣
陽氣初生,宜溫辛食物提升免疫力
陰雨綿綿濕氣未除,養生宜強健脾胃
春季對應肝經,飲食宜養肝排毒
+ 更多節氣
乍暖還寒,首重健脾祛濕、抗風邪
夏季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,心氣也最旺盛、易上火,潮濕悶熱易引腸胃炎、皮膚病,務必做到「靜心、戒躁、無怒」。
苦味食物能清熱瀉心火,苦瓜是好選擇。其他如小黃瓜、西瓜富含水分、礦物質和維生素,可適量攝取
夏天潮濕悶熱,尤其是皮膚疾病好發季節,有過敏症狀的人,流汗要盡快擦乾、多待陰涼處
除了清心火,更要做到「靜心、戒躁、無怒」,才不會火上加火,讓身體更燥熱
天氣溼熱,飲食宜清爽清淡
+ 更多節氣
心火旺,養生宜健脾養胃
長夏防濕熱,小口慢喝溫水更解渴
白露之後真正進入秋季,氣候漸漸乾燥,也就是常聽到的「秋燥」,養生的重點會從排濕轉為防秋燥。
秋冬季節斂陰養肺氣,減少如蔥、薑等辛香發散食物,以免宣洩肺氣
氣候漸乾燥,也就是常聽到的「秋燥」,養生重點會從排濕轉為防秋燥
白日漸短易出現季節性的憂鬱、影響睡眠,可調整心情,保持規律作息
炎熱潮溼,顧好脾胃為養陰做準備
燥邪當令,宜多吃潤燥生津食材
+ 更多節氣
肝火太旺易傷肺,飲食應滋陰潤燥
秋燥抑制肝氣,凡事不躁進
白俗話說「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」,也就是說,冬天沒有好好休養生息,春天就會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。
冬季宜溫補,建議可多吃些富含蛋白質和油脂的肉類、奶類或蔬果,增強身體抵抗力
取暖電器感到暖意後即可關掉,以免帶走身體過多水分,引火入心,使人煩躁
驚嚇會傷害腎氣,因此盡量避免從事過度刺激的活動,例如看恐怖片、玩雲霄飛車等等
入冬之始,飲食宜健脾胃、養腎氣
+ 更多節氣
陽氣慢慢萌發,溫補能助培養陽氣
跟著蔡依珊、蔡壁名、李鳳山一起中醫順時調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