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健保人人稱讚,但健保實行30年以來,一般家庭醫療自付費用佔比逐年上升,不但比健保剛實施時更高,也高於鄰近的日、韓與新加坡。
新藥、新醫材、新式手術齊出,健保卻不見得給付,保單也不一定理賠,你該怎麼辦?《康健》帶來台灣超高齡社會的第1本自費就醫指南,從就醫、照護到財務規劃,全面接住你的自費就醫需求!
《康健》帶來台灣超高齡社會的第一本自費就醫指南,從就醫、照護到財務規劃,全面接住你的自費就醫需求!
※天下網路書店、博客來、台安藥局等同步預購中,預購金額以通路實際報價為準。
總編輯林倖妃
你的醫療保障夠嗎?
健保實施30年,為台灣帶來醫療可及性、便利性已是全世界皆知,但走到今天,卻有愈來愈多人擔心自己的醫療保障不足,因為過去全包式的健保,隨著醫療科技和新藥研發更為快速,如今須自費的項目愈來愈多。
當醫師拿出自費的項目要你選擇時,你知道要怎麼做嗎?幾年前我的母親因為脊椎退化,需要做脊椎融合手術,醫師說健保提供的脊椎體支撐片較沒有彈性,日後行動容易受限,接著拿出3種材質,要我做選擇,分別是1支3萬、9萬和12萬,「媽媽要用,當然要給好的,」因為需要4支,而媽媽又沒有商業保險,所以最後我們選擇了9萬的材質。
根據《康健》所做的網路調查發現,當醫師詢問是否要自費時,高達8成6都同意。大多數人可能跟我一樣,是根據「孝心」、有無保險和自身經濟狀況做決定,但到底決定後的影響是什麼?
除非未治癒或病情惡化,否則很難追溯;而同一份調查也顯示,事後對自費項目感到滿意者不到7成。
這樣的情況,現在有機會改變。因為深知所有人就醫都會面臨類似的困境,《康健》為此動員所有記者,花費數月採訪製作〈自費就醫指南〉,就最基礎、最多人就醫的18科,從自費項目、差異和金額提供最全面的資訊,同時解析如何為自己和家人的老後做準備?面對不同階段,需要哪些保險,以補健保不足?
人生無常、禍福難料,但你可以做最充足的準備,在事到臨頭時不至慌了手腳,做出錯誤或遺憾的判斷。
從眼耳鼻喉到關骨神經,從營養減重到居家照護,為你解析18科關鍵自費項目,統整花費與醫師叮囑。
同一類醫材,健保給付和自費到底差在哪?該花這筆錢嗎?會不會成為冤大頭?帶你真正「錢」進超高齡社會。
你的自費醫療,保單理賠嗎?實支實付新制有何影響?特別企劃「理賠停看聽」,打造財務安全網。
健保不夠用了嗎?自費項目只會愈來愈多?治療長、花錢多的未來,帶你一次看清晰。
沒病也要懂自費!生活型態醫學當道,預防更勝治療,疫苗、營養諮詢、中醫調理......,專家教你聰明布局。
1.訂戶配送|本期為一般出刊刊期,現有訂戶將正常收到雜誌。如有需求,歡迎評估團購,與親友分享重要健康議題。
2.退換貨須知| 紙本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規定,無法提供10天鑑賞期,請務必確認購買需求及意願。
3.95折大量購買|請到天下網路書店賣場(LINK),或致電客服02-2662-0332#9 。
4.團購優惠洽詢|如有大量購買需求,可享有折扣優惠,請聯繫康健雜誌行銷業務部: 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