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Top
複製連結成功

康健客座總編輯

喬.卡巴金|正念,與無能為力的疼痛和解

圖片來源 / 陳弘璋攝

2023-06-28・文 / 梁元齡・出處 / 康健雜誌 第296期

瀏覽數

風行全球的正念減壓(MBSR),起點正是慢性疼痛治療,究竟正念如何在醫學中站穩腳跟?

當代正念之父喬.卡巴金(Jon Kabat-Zinn)推行正念減壓至今逾40年,從不以「宗教」宣揚他的理念。學員不膜拜他、不做任何奉獻,而是腳踏實地按著課程規劃,做長達8週的正念減壓練習。

如今,他所創立的「正念減壓」課程學員數百萬人、遍布全球超過30個國家。除了推展正念,卡巴金也花大量時間產出正念實證研究,與醫療端攜手合作,目的就是將正念導入醫學體制,讓最需要的人——因病痛無能為力的患者——能夠受益。

正念減壓的起點 讓心靈科學與醫學相遇

卡巴金的父親是知名免疫學家,母親是創作能量豐沛的畫家,兩人對世界都有自己的一套觀念,卻時常出現分歧,這段童年經驗深深影響著卡巴金。他告訴《康健》採訪團隊:「小時候,我總感覺到父母們其實無法理解彼此的世界。所以我一直在尋找,一定有什麼方法,能讓不同的價值體系合而為一。」

1965年,卡巴金還是個學生,彼時反戰氛圍瀰漫,他在學校聽了凱普樓禪師(Philip Kapleau)演講,談禪宗的3大支柱。那是改變一生的聆講經驗,撬開他思想的大門,「我當時想,這就是我一輩子都在尋找的東西!」自那時起,他一直維持靜心冥想的習慣,60年來未曾間斷。

1979年一次冥想靜心時,卡巴金靈光乍現,有個聲音在腦中輕喚:「把你所知、關於正念的一切,帶入主流的醫療和健康體系裡。有很多人正因疼痛和慢性疾病所苦,他們莫不盼望著自己能自動被醫治。」

喬.卡巴金從美國麻州開始推行正念減壓,如今已逾40年。圖片來源 / 陳弘璋攝
喬.卡巴金(前)2014年抵台參加「正念減壓3日工作坊」,與台灣民眾一齊做正念練習。圖片來源 / 台灣正念工坊
喬.卡巴金(左)與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陳德中(右)並肩做正念練習。圖片來源 / 台灣正念工坊
《康健》編輯部採訪團隊赴美專訪喬‧卡巴金(中)。圖片來源 / 陳弘璋攝
喬.卡巴金認為,人們或許能透過正念發現,「痛」與「苦」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。

「8成患者未能靠醫療改善」 減壓門診不分科別收轉介病人

卡巴金從麻州大學醫學中心開始,到處蒐集那些令醫師、患者自己都感到「無能為力」的病人。「我們觀察到,有些人接受了3次、4次、甚至5次的脊椎手術,身體的疼痛卻不減反增。我很好奇,究竟問題出在哪裡?」

卡巴金諮詢了10~20位醫師,詢問他們,大概有多少比例的病人可以透過治療,來讓病況獲得改善?當時醫師們給出的答案,是15~20%,令他震驚不已:「天哪!那其他80%的人怎麼辦?」醫師們告訴卡巴金,這些患者要不是靠自己痊癒,就是永遠得不到任何改善,繼續陷於痛苦中,餘生和慢性疼痛為伍。

為了接住這些人,35歲這年,卡巴金在麻州大學醫學中心開設「減壓門診」,並設計正念減壓的練習方法,嘗試改善患者的疼痛與壓力問題。舉凡疼痛科、心血管科、腸胃科、神經科,任何束手無策的病人,都被轉介到減壓門診。

「這跟主流醫學的做法大相逕庭,有人覺得我們真是瘋了,」卡巴金笑道:「傳統醫學傾向把人分科分類,做明確的診斷和治療,但我們卻把他們統統聚在一起,大家都來做正念練習。」

來到門診的患者病痛各異,有些人躺在擔架上被送來,有些人拄著拐杖走來,但大家再如何不同,「每個人都有身體,都有一顆心,都會呼吸,也都有心智。」這讓他們得以從事正念練習,正念減壓每堂課約30人左右,在數個星期之內接受訓練,學會正念冥想方法,也跟彼此分享自己遇到的疼痛難題。

覺知「痛」與「苦」 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

幾次課程過去,卡巴金發現,無論最原始的診斷是什麼,幾乎所有病患都從正念中獲益。患者們告訴卡巴金和門診同仁,自己正慢慢學會如何與疼痛共存,有些人的疼痛甚至真的在消失。「大約80%的人有所改善,不論他們的疼痛起於什麼疾病。親眼看到這件事時,我相當震撼。」卡巴金說。

如今,全美國有超過250家醫院、大學和醫療診所提供正念減壓課程,全球也有數百間醫療院所效仿。在門診經驗中,卡巴金發現,那些徘徊在疼痛深淵的人,有許多一心只想把疼痛從大腦中切除,「但事實上,沒有任何方法能切除疼痛,也沒有什麼事物能神奇地消除你的疼痛。如果我們能辦到,早就做了。」

面對無以治癒的疼痛,我們常以「痛苦」稱呼那無能為力的感受,然而,「痛(pain)」與「苦(suffering)」其實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。

比起試圖抗拒疼痛,臨床經驗上,受過正念訓練的人反其道而行,欣然接受疼痛,結果反而更有效地找到與疼痛共存的方式。「當你不去抵抗它、不去強求、不被它牽制住,你反倒更容易與它相處。」卡巴金的門診中,已有數以百計的病人透過正念練習,摸索出自己與疼痛共存的方法,過去43年的研究也印證,這件事確實辦得到。

卡巴金強調,正念並不是要取代主流醫療,反倒是一切醫療的根基,減輕治療可能帶來的壓力、放下對治療結果的執著。找到那件「你能為自己做的事」,不再只是假以外求、依賴醫療體制去獲得一個具體、明確的解方。

「了解身體,本來就是正念最首要的基礎,」卡巴金說:「畢竟到了最後,你必須帶著自己的生活態度、對身體的感知,在這副軀體中過完一生。」

更多正念減痛專訪文章,請見《康健雜誌》296期:正念減痛 慢性疼痛治療最新國際趨勢

facebook line copyLink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