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Top
複製連結成功

康健客座總編輯

楊定一博士|每個不健康的人,幾乎都有呼吸的問題

圖片來源 / 長庚生技提供

2023-07-28・採訪整理 / 張雨亭・出處 / 康健雜誌 第297期

瀏覽數

「每個不健康的人,幾乎都有呼吸的問題,」《康健》8月客座總編輯楊定一博士說。從睡眠、情緒、自律神經,以至於慢性病,都和呼吸脫不了關係;相反地,懂得好好呼吸,能逆轉劣勢、重啟健康。

呼吸存在著最能讓人快速找回健康的頻率,那是能和全身系統同步、達到共振的「諧振式呼吸」,那個奇蹟般的呼吸頻率是每分鐘4~7次——多數現代人難以想像的緩慢。

啟動「慢呼吸」、找回呼吸的彈性,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,最終將帶來脫胎換骨的身心蛻變。沒有任何習慣、習氣是無法改變的,「很簡單,就從下一口呼吸開始,從這個瞬間開始。」楊定一說。

以下是跨海專訪楊定一精華摘要:

二氧化碳對人體是壞東西? 剛好相反

Q.你認為呼吸不只是附屬於生存的現象,對健康來說更有關鍵的作用,但這樣的重要性是否長期被低估?關於呼吸,大眾最常有哪些誤解?

A.從一般人的角度來看,甚至從許多專家的角度來看,呼吸帶給身體氧氣,如果把氧氣看作燃料,二氧化碳就是廢料,而呼吸最多只是把燃料帶進來,把廢料吐出去。

但是這種角度很容易造成一個誤會,也就是認為呼吸應該要多、快,或是大口呼吸。然而當我們呼吸得又快又淺,其實反而將二氧化碳快速排出體外,這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變低,血紅素卻需要有二氧化碳的協助,才能釋放氧氣,因此當二氧化碳變少,身體裡可以吸收的氧氣也跟著降下來,這和一般人的認知,剛好是顛倒的。慢、柔、深的呼吸,反而才更有效率。

除此之外,我們還要懂得把呼吸當作「呼吸譜」,找回呼吸的靈活性,也就是能讓呼吸從最快到最慢,甚至閉氣、憋氣,呼吸譜愈廣、愈深,一個人才愈能找回健康。

呼吸的強大與奧妙,楊定一年少時便發現了,但這珍貴的寶藏,大多數人卻是視而不見。圖片來源 / 長庚生技提供
透過清醒的呼吸,我們可以把注意沉澱在身體,走出頭腦虛幻的境界,踏踏實實地活在眼前、活在當下、活在現在。圖片來源 / 陳德信攝

透過慢呼吸調慢步調 搭配治療、改善全身健康

Q.你認為「每個不健康的人,幾乎都有呼吸的問題」,對正在接受治療的病友來說,呼吸練習可以怎麼樣和醫療配合,為他們帶來幫助?

A.呼吸跟其他身體功能不一樣的地方,就是可以自控,在一定的範圍內,我們想要呼吸快就可以快,想要慢就可以慢,所以它是非常有效率的健康轉變工具。因此呼吸可以搭配每一種療癒方式,不管是傳統、非傳統,不僅不帶來任何干擾,反而可以搭配治療,進而改善全身健康。

每一個人,不管有沒有慢性病,都要懂得把呼吸的靈活性找回來。透過每一口呼吸把步調慢下來,把呼吸變深,找到你呼吸的最基本頻率,再透過每一個動作、每一個行為,讓全身達到諧振的狀態,也就是包括血管、肌肉、心情,身體每一個角落、每一個細胞都能同步。人能進入這種順暢的狀態,他一定是健康的。

Q.現代社會中,呼吸問題是不是愈來愈普遍了?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

A.還不到100年前,也就是1930年代,當時的專家測量發現,一般人1分鐘平均呼吸進來5公升的空氣,然而才不過經歷了幾十年,我們的呼吸量已經增加到1分鐘12公升。

我認為這是因為每一個人都過度緊張,過度刺激交感神經,經常處在fight-or-flight(戰或逃)的反應,每一分鐘都要面對不同的事件、人、e-mail、訊息,頭腦繃得很緊,不但不可能放鬆,連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沒有。呼吸因此跟著快,1分鐘可能呼吸平均到16~20次,甚至超過20次。

呼吸不光是快,也變淺,多半只用胸腔三分之一的部分,也就是接近肩膀的部分,幾乎看不到深至橫膈膜的呼吸。而這種僵硬,其實也對應到表達情緒的層面,亞洲人相對比較保守、內向,把好多情緒鎖在胸腔內,幾十年下來,讓每一個人,都承受非常大的身心壓力。

鼻子才是呼吸器官 嘴巴負責進食和講話

Q.你不斷強調慢呼吸,這是對現代人呼吸狀態的一種修正嗎?呼吸太快會帶來哪些問題?

A.從古人開始就知道,慢呼吸和長壽有密切的關係,而對於呼吸失衡如何影響健康,當然有各種解釋,其中一個是代償機制,也就是當身體一部分受衝擊或失調,就會從其他部分做代償來彌補。一旦我們長期過度呼吸,從生化的角度來看,身體會出現「呼吸性鹼化」,自然會帶動代償機制,產生「代謝性酸化」,慢慢變成酸性體質,而身體只要碰到酸化,其實長期下來都是一種不佳的、退化的狀態。

另外,當呼吸又快又淺,就無法帶動橫膈膜呼吸,也無法帶動淋巴。橫膈膜就好像人體的第二個心臟,像馬達一樣能帶動胸腔的淋巴,淋巴流通了,細胞的水才會跟著流動,全身才能活化起來。

Q.充分運用到橫膈膜的慢呼吸練習,頻率大約是1分鐘6次呼吸,可是對許多人來說,這是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慢,該如何在生活當中進行呢?

A.我們要把呼吸慢下來,首先就是要用鼻子呼吸,其實這一點我們大家都忽略了,我們過度呼吸、快呼吸快、淺呼吸,就是因為隨時在用嘴巴呼吸,這是這幾十年最普遍的狀況。然而嘴巴不是呼吸自然的管道,嘴巴是用來飲食、講話的,我們把它和鼻子的功能混淆了。另外很多人平常鼻子都塞住,這常是因為有過敏,或飲食不耐的症狀。平常吃的酸性食物太多,也會影響體質。而呼吸能調整體質,飲食也會調整體質,體質調整後也會影響到呼吸,效果是相乘的。

第2點就是「舌抵上顎」,一個人只要懂得把舌頭貼在口腔上方,這麼簡單的一個動作,就能讓全身副交感神經活躍起來,讓我們可以休息、修復,療癒的作用就能發揮出來。

更多慢呼吸及楊定一專訪文章,請見《康健雜誌》297期:慢呼吸 啟動最強自癒力

facebook line copyLink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