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Top
複製連結成功

康健客座總編輯

葉榮廷|揮刀砍向添加物追求真健康 以全台4千家門市力推潔淨飲食

圖片來源 / 陳弘璋攝

2023-09-28・文 / 林慧淳・出處 / 康健雜誌 第299期

瀏覽數

在台灣,幾乎已經與全家便利商店劃上等號的「潔淨標章」,竟是全家董事長葉榮廷被一塊豆干「五雷轟頂」之後,斷然揮刀砍向自己的產物。

便利商店通常不會讓人連想到「天然」、「健康」。而在台灣,潔淨飲食革命的領頭羊,正是擁有4000店舖穩坐零售通路第二把交椅的全家便利商店。

推動潔淨標章認證,源於便當裡的「一塊豆干」

「其實最初是因為一塊豆干!」全家董事長葉榮廷回憶,他自認全家一直很重視食品安全,為了擁有更多的食安掌控權,還自蓋鮮食工廠,沒想到有一年,全家便當竟然被衛生局檢驗到防腐劑超標,「當時覺得怎麼可能!我們明明禁用防腐劑這麼多年,是不是驗錯了?」後來他下令一路追查到上游,最後揪出元兇,竟是便當裡一塊外購的豆干,由於供應商用了含防腐劑的醬油來滷豆干,導致防腐劑違法殘留,不但那整批便當都要回收銷毀,也嚴重影響商譽。

豆干事件後,葉榮廷深刻體悟到,食品安全無法單打獨鬥,自己的工廠把關好了,但原材料端呢?為了確保產品從源頭開始就安全無虞,全家開始自建食品追溯系統。

後來他又被一件事情嚇到了,由於政府宣布食品成分全展開,枼榮廷十分訝異:原來自家的食品中還有這麼多看不懂的成分,這時他萌生了「拿掉不需要的人工添加物」的念頭。

全家的潔淨標章採用慈悅的認證系統,也就是不添加防腐劑、人工化學合成香料/色素/甜味劑、漂白劑、保色劑、結著劑、含鋁膨脹劑等8大類添加物,且原料非基改、農藥殘留合格也有所要求,才符合「單潔淨標章」;「雙潔淨標章」的限制更嚴格,國內法規許可使用的800多項添加物中只允許使用82項。

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萌生「拿掉不需要的人工添加物」的想法,先從舉辦說明會開始,一步步導入潔淨飲食的理念。 圖片來源 / 陳弘璋攝
葉榮廷和福比麵包總經理林純如推動潔淨飲食,品嚐食物真滋味。圖片來源 / 陳弘璋攝
烘烤好的吐司進入螺旋冷卻塔,慢慢放涼後即可切片包裝。圖片來源 / 陳弘璋攝
草莓醬在符合潔淨飲食下的配方調整,最難的是維持大眾印象中的鮮紅色澤。圖片來源 / 陳弘璋攝
為符合Clean Label,找不到可用的榛果醬,供應商只好從買榛果開始,調製出第一款少添加榛果醬。圖片來源 / 陳弘璋攝

潔淨飲食最大難題「美味仍是真理」

推動潔淨標章,對內、對外的溝通是個大挑戰。

葉榮廷首先邀請與全家合作最密切的5、60家鮮食、麵包等供應商舉辦說明會,也大張旗鼓開了記者會,「就好像我要減肥,我自己心裡面說要減肥,跟我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我要瘦幾公斤下來,這壓力不一樣,對吧!」葉榮廷說著自己也笑了。

外界帶著質疑、看好戲的心態看全家怎麼做,內部員工的反彈聲浪也沒少。葉榮廷首先從全家自有品牌商品開始調整配方,但是,如何研發出能通過認證、消費者又買單的產品,產品經理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,甚至有人對鮮食部主管嗆聲「為什麼要自找麻煩,這樣玩下去我們一年1億的銷售會統統歸零你知道嗎?」

「更大的困難是根本找不到合乎標準的添加物,」葉榮廷接著說,當時有一款麵包使用榛果醬,工廠把全台灣所有榛果醬都找來檢測,結果竟然沒有一款符合潔淨標章的標準,「怎麼辦呢?沒有椹果醬,這款麵包就做不出來了,供應商後來只好直接買椹果原料回來打成醬,來回實驗測試,總算達成目標。」

超商老二,用健康、永續博大眾好感

3、4年下來,光是認證費用就花了7、800萬元,現在全家的自有鮮食9成都通過潔淨標章認證,甚至在轉型過程中所開發的潔淨原物料,全家也建立潔淨原物料資料庫,將過程中累積的1000多種原料開放給其他供應商查詢使用,如此也帶動食品產業質變,因此愈來愈多人投入潔淨飲食行列。

在超商界,全家是老二,店數落後龍頭7-ELEVEN之後,但全家近年不少「彎道超車」之舉,全家也透過永續綠生活的倡議,增加顧客好感度,包括首創「友善食光」,透過App查詢各店快到期的鮮食,打折售出,不但消費者可以較低費用購入食品,更能大幅降低門市食品報廢,還能減碳顧環境,皆大歡喜。「現在每個月報廢率降低2成,可減少422公噸剩食、約等於141公噸碳排放,」葉榮廷秀出成效。

正面思考、釋懷,邁向真健康

說到自己在真健康的實踐,葉榮廷沒有談運動、飲食,反而強調「正面思考」和「釋懷」。

他透露,其實自己有耳鳴問題已長達20年,只要是清醒時,耳邊就一直有聲音嗡嗡叫,剛開始耳鳴時難受到無法入睡,遍尋醫生仍無法改善,後來迫於無奈,只好對自己信心喊話「沒關係,耳鳴不會怎樣」,久了之後也就習慣了。

「你說,如果我整天把這件事放在心上,一直想盡辦法解決,但又無能為力,我在採取各種行動的時候是不是可能反而帶來傷害?我認為是會的,」於是他放寬心,「這就是正面思考和釋懷。」

更多全家董事長葉榮廷專訪文章,請見《康健雜誌》299期

facebook line copyLink

延伸閱讀